長春新區雙創示范基地自建設以來,高度重視創新創業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圍繞提升“雙創”水平不斷創新思路、壓實舉措,基地內各類“雙創”平臺發展到46家,在孵企業近3000戶,孵化帶動就業超2萬人,培育高新技術企業680家、科技型“小巨人”企業277家,集聚各類人才近6萬人,推動創新創業不斷向縱深發展。
一、強化政策扶持,加大“雙創”政策保障力度。研究制定加快產業集聚,推動科技、金融、人才等領域發展,以及應對疫情影響的“8+3”政策扶持體系,明確對新認定或培育企業效果較好、發展速度較快的雙創示范基地給予不同額度的資金獎勵,支持銀行開發“雙創貸”等專項金融產品。新區每年根據發展需要和企業需求對政策進行動態調整,2020年選取13條適用政策實施“免申即享”,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目前已為奧來德光電、希達電子、吉大正元等52戶企業兌現資金1020萬元。
二、優化營商環境,營造“雙創”工作良好生態。圍繞“東北最優、全國一流”目標,推動新區營商環境不斷提檔升級,連續四年獲評全省營商環境建設標兵單位,構建了優質的創新創業發展生態。在省市率先推出“標準地+承諾制”“首違不罰”“政務服務驛站”等首創性改革舉措。結合實際打造企業服務品牌,創新建立“高管微信群”,實行“秒回確認、部門認領、辦結反饋”機制;創新企業家座談會+沙龍機制,分別由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主持并全程參與;創新開展“重點企業巡禮”活動,有效幫助企業提高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建立“一對一”包保服務、部門聯席會議等制度,形成了企業服務工作系統化、特色化、協同化機制。
三、加強創新孵化,增強“雙創”平臺載體支撐。獲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聯合龍頭企業、高校院所、專業機構、基金平臺等共同成立吉林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共同體。打造中科院科技產業創新平臺,吸引16家研究機構進駐。組建“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培育形成重組人生長素、奧來德“OLED發光材料”等重大科技成果。積極發揮省、市、區三級“科技大市場”作用,享有政策支撐、技術交易、儀器共享、知識產權等60多項創新創業集成服務。組織第九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吉林賽區)暨2020“長春新區杯”創新創業大賽決賽,潤方(長春)生物等6戶區內企業獲獎。
四、創新金融服務,提升“雙創”融資保障能力。在疫情期間與9家銀行13家分支機構建立了對接機制,聯合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中國銀行等金融機構和中關村等科技園區開展了7次銀企對接活動,幫助企業獲得授信20.23億元。與農行、億聯銀行簽訂了“新金貸”合作協議,“新金貸”合作銀行總數達到3家、擔保機構3家。與省建行續簽“助保貸”合作協議,擴大了助保金池的覆蓋和應用范圍。壯大引導基金規模至5億元,累計完成11支子基金評審,總規模達到34.3億元,資金放大11倍,實現重點產業領域全覆蓋。子基金與區內企業達成投資意向8億元,完成投資2.28億元,吸引28家高新技術企業入駐新區。
五、開展就業幫扶,建設“雙創”人才集聚高地。不斷強化“互聯網”就業服務模式,先后開展“服務民營企業周”“重點企業線上雙選會”“非公黨建星級企業引進人才專場招聘會”“真心助力就業,情暖退役軍人招聘會”等線上特色招聘活動,通過“長春新區人才就業網”為400余戶企業發布招聘信息。與吉林大學等8所院校合作共建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建立高技能人才聯合培養合作關系。在5所高校設立長春新區“獎學金”,吸引更多優質畢業生到新區就業創業。積極推進“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2020年人才建設投入2.77億元,集聚各類人才近萬人,有28名人才入選國家、省、市重大人才工程及項目,3人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1人入選吉林省杰出創新創業人才。
圖:吉林省長春新區創新創業載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