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2020年第二期中國科學院系統技術經理人培訓班在杭州市江干區正式開班。來自國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領域的多位資深專家,將融合新形勢下我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新模式、新特點,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國內與國際相結合,為60余位來自全國各類科研機構、科技型企業、科技領域投資機構的研發人員及科技成果轉化從業人員進行為期4天的培訓。
此次培訓班由中國科學院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中心主辦,杭州市委組織部(人才辦),杭州市江干區委組織部(人才辦)、區科技局聯合指導,由吉林省國科創新孵化投資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文情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科院長三角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承辦。同時,培訓班得到了江干區丁蘭街道辦事處、中科院資本數字經濟創新中心的大力支持。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宋河發,中國科學院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中心副主任吳昊,吉林省國科創新孵化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冰,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廣東(佛山)研究院副院長孫靖,杭州市江干區科技局局長張健,杭州市江干區委組織部(人才辦)副主任蔣春霞,丁蘭街道辦事處主任徐振瑋,中科院長三角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達,西子智慧產業園負責人趙方文等出席了培訓班開班儀式。
杭州市江干區科技局局長張健在開班儀式上指出,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工作尤為重要,培訓班的舉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后,中國科學院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中心副主任吳昊向到場學員致開班寄語。
本次培訓設置為四個課程模塊,分別為技術轉移政策及理論分享、技術轉移標準化評價、技術轉移與產業孵化案例分享、實務技能提升與項目路演。具體將采用課堂授課、小組討論、案例研討、項目路演等多種形式,并根據不同學員特點進行分組,學員通過課堂教學實際案例分組暢談,從自身不同角度進行案例剖析及項目路演,從而豐富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本期培訓并完成相應課時學習的學員,將取得由中國科學院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中心頒發的技術經理人培訓證書。
人才是創新發展之源,本次培訓班的授課導師均為國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領域的資深專家,長期關注國際國內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轉移轉化的制度、政策、模式,或從事相關領域工作數十年,擁有眾多產業孵化的突出成果。
宋河發老師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宋河發將對知識產權轉移轉化的制度、政策、模式,以及知識產權金融的法律政策、模式與工具進行講解。
姚獻平老師
國家造紙化學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杭州市化工研究院院長姚獻平則將結合自己38年從事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心得體會進行交流。
王兵老師
中科大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書記、總裁王兵將就技術轉移的概念、模式、現狀及探索,以及成果轉化與創業投資中的國資監管等重要問題進行講解。
肖克峰老師
全國科技評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肖克峰將講授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的發展歷程、基本知識和應用方向,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的“核心-催化”理論。
費宇鵬老師
吉林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學院副院長、吉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費宇鵬則將針對科創項目風險特點與商業模式進行分析。
作為本次培訓的承辦單位,吉林省國科創新孵化投資有限公司為本次培訓提供了大量的技術、人才、資源等方面的支持。吉林省國科創新孵化投資有限公司聚焦智能制造、生物醫藥及新材料等戰略新興領域,以引進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為目標,積極探索“基金+基地+基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升級版,充分發揮“孵化+投資”相互協同的優勢作用,構建“3+3”的科技服務體系--“創業苗圃、孵化園區、投資基金”三大支撐載體 + “科技數據資源平臺、技術交易咨詢服務平臺、科技新媒體平臺”三大功能平臺,秉承國科創新“促進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的核心使命,致力于打造 “產業培育+基金投資+科技服務”三位一體的中科院特色創新孵化生態圈。
中科院長三角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緊緊圍繞“基業、基金、基地”三條主線,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領域,以科技企業股權投資為核心,以科技服務和產業運營為基礎,打造“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三鏈聯動的全要素科創生態,目前已在杭州、紹興等地打造科技創新產業集聚區。
其中,承擔本次培訓班籌備任務的中科院資本數字經濟創新中心,正是依托杭州市江干區雄厚的數字經濟產業基礎和中國科學院強大的數字經濟技術背景聯合打造的“三基”樣板工程。雙方以“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協同制造產業為核心,打造集“研發中心、加速中心、交流中心、展示中心、三鏈聯動平臺”為一體的“四中心一平臺”數字經濟細分領域技術型高端雙創平臺,共同在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杭州樹立科技服務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