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科技司公布了“關于印發首批高等學??萍汲晒D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典型經驗”的通知。本期整理了“首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典型經驗”(下)主要包括:專利布局與高價值專利培育;積極探索新機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流程。
經驗速覽(下)
經驗四:專利布局與高價值專利培育
實施高價值專利挖掘與培育工程(湖南大學)
重大項目專利導航和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山大學)
高價值專利培育示范中心建設(南京理工大學、江蘇大學)
“龍頭企業、優勢學科、高端服務”三位一體的高價值專利培育(蘇州大學)
專業團隊指導開展精準布局(山東理工大學)
經驗五:積極探索新機制
“混合所有制”改革(西南交通大學)
科學確權決策機制(四川大學)
“產權分割+授權投資”機制(上海交通大學)
首席科學家“一票否決”制(西北工業大學)
成果價值“三段指標”評估法(首都師范大學)
經驗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流程
大連理工大學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流程
東南大學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流程圖
浙江大學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流程圖
湖南大學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流程圖
四川大學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流程圖
首都師范大學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流程圖
首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典型經驗之四
——專利布局與高價值專利培育
開展專利布局與高價值專利培育,是提升專利成果質量的有效手段,有利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的提高??萍汲晒D移轉化基地加強對專利信息的分析利用,探索專利導航服務科技創新機制,從創新源頭抓質量,主動研發符合市場需求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湖南大學、中山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江蘇大學、蘇州大學等開展了各具特色的高價值專利培育工作;山東理工大學圍繞重大科技成果,組建專家團隊進行專利導航和布局,為開展成果轉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實施高價值專利挖掘與培育工程(湖南大學)
成立了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知識產權中心)和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購置了高校專利管理云服務、Innograph、incoPat、ProQuest Dialog等專利檢索與分析平臺,提供專利預檢索、專利分析、專利導航、專利交易和運營反饋等服務,為18個科研團隊開展了專利導航分析。
實施高價值專利挖掘與培育工程,引入外部知識產權專業服務機構,圍繞優勢行業領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遴選重點項目或優勢研發團隊,布局基礎專利、支撐性專利、延伸性專利、防御性專利等,構建高價值專利組合,形成保護合力,確保權利穩定性。
例如:圍繞“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布局15件專利,并成功應用于湖南獵豹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車型上,預計每年可產生綜合經濟效益3200萬元。
二、重大項目專利導航和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山大學)
依托學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開展高價值專利培育,借助中心豐富的專利信息資源,圍繞學校重大、重點科研團隊,提供專利信息檢索分析、專業技術分析導航服務,使科研人員及時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產業發展、技術創新趨勢,把握競爭優勢,尋求市場機遇,為更好地進行技術創新、成果保護及成果轉化提供重要參考依據。此外,與第三方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合作,進行知識產權信息分析、市場前景評估、專利導航和布局等。
每年自籌經費500至1000余萬元,遴選有產業化前景的項目,開展專利導航和高價值專利培育,形成一批高質量專利成果,促成專利轉讓和實施許可項目、橫向合作項目共計68項,轉化金額達到5802萬元。
三、高價值專利培育示范中心建設(南京理工大學、江蘇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建設先進焊接裝備技術領域高價值專利培育示范中心,建立包括專利導航、專利挖掘與布局、專利申請、專利運營的有效服務機制。
1.進行專利態勢分析,梳理現有技術清單,分析關鍵技術和空白點。
2.開展專利布局,申請前進行預審查新,形成一批核心高質量專利,構建形成專利池。
相關技術成果已在國防、高檔裝備、承壓設備、新能源、新材料、軌道車輛等領域大型國企、中小型民營科技企業得到應用。
江蘇大學發揮在農業裝備工程領域的學科優勢,聯合企業共同建立高價值專利培育示范中心。
1.建立組織管理機構,形成高價值專利全流程管理規范,建立知識產權管理信息平臺,深入開展專利競爭態勢分析,并圍繞核心技術進行戰略性布局。
2.建立智能農業裝備高價值專利評價指標體系及專利申請預審機制,在專利申請前,由技術負責人組織行業專家對研發成果的技術先進性、市場應用前景進行評估,選擇較好的研發成果,提交完整、充分的技術交底書。專利服務團隊圍繞技術難點開展關鍵技術分析,制定專利布局策略,完成高質量專利申請。
例如:圍繞核心技術“一種軸向喂入式稻麥脫粒分離一體化裝置”布局了23件發明專利,并以專利許可的方式應用于履帶式聯合收割機龍頭企業,建成多條高效能聯合收割機生產線,形成了年產6萬臺的生產能力,近三年共銷售產品86082臺。
四、“龍頭企業、優勢學科、高端服務”三位一體的高價值專利培育(蘇州大學)
探索建立“龍頭企業、優勢學科、高端服務”三位一體的高價值專利培育路徑,布局高端微納制造裝備高價值專利培育示范中心。依托微納光學制造優勢學科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重點實驗室,聯合蘇大維格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聘請專業服務機構,組建管理委員會和項目管理、技術研發、專利分析,信息平臺、專利申請、專利轉化等6個專業工作組,進行專利導航和前瞻性布局分析,選擇有市場化前景的高端微納制造裝備技術方向開展研發,及時布局專利,進行專利申請預審和專利撰寫質量跟蹤,形成多個高價值專利組合,并分步推動相應技術的產業化或技術轉移。
經過近3年的建設,學校和蘇大維格聯合布局申請了一批高價值專利,研發的“高速率大幅面雙驅微納紫外激光直寫系統iGrapher800”,出口以色列、韓國等國家;研制的納米光刻設備NanoCrystal是國際上首臺實現100 nm特征結構的并行直寫光學系統。
五、專業團隊指導開展精準布局(山東理工大學)
畢玉遂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歷經14年,成功研制出無氯氟新型聚氨酯化學發泡劑,引起國內外高度關注。學校充分了解課題組的研究進展及知識產權保護需求,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情況,尋求專業指導。國家知識產權局專門成立“微觀專利導航工作組”進駐山東理工大學,指導學校開展專利布局、撰寫、申請等工作。
學校成立了專利分析、撰寫團隊,團隊成員均具有比較深厚的有機化學理論基礎,在專家指導下對核心專利進行全面分析,將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的反應原理同有機化學理論充分結合,盡可能擴展技術保護范圍。同時,對下游產業鏈的應用方面也進行了專利布局,對未來可能衍生出的新領域和新技術進行保護。目前,共申請中國發明專利40余件,2件核心專利已獲得授權;申報PCT專利3件,覆蓋歐、美、日等主要發達國家,已陸續獲得多國授權。
2017年,學校與淄博補天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就該成果簽訂了專利獨占許可協議,合同金額高達5.2億元,創下國內高校專利許可使用費的最高紀錄。
首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典型經驗之五
——積極探索新機制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創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積極探索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改革。西南交通大學開展以事前產權激勵為核心的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將轉化后獎勵前置為“所有權共有”;四川大學建立了科學確權的決策機制,進行學校與成果完成人的產權分割;上海交通大學探索實施“權利分割+授權投資”的模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體系。
此外,還有一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在實踐中形成了一些特色做法,例如:西北工業大學建立了首席科學家“一票否決”制,保證成果轉化企業技術發展方向不偏離正軌;首都師范大學采用“三段指標”評估法,對科技成果進行評估和診斷。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西南交通大學)
將對成果完成人的轉化后獎勵前置為“所有權共有”,實現從“三權”(使用權、處置權與收益權)到“一權”(知識產權)的引領性改革,在轉化前就約定科技成果完成人與學校共享所有權,成為共同專利權人,以科技成果確權方式實現科技成果完成人身份變革,充分賦予他們對科技成果轉化的自主權、決策權、定價權,從根本上調動了成果完成人的轉化積極性與主動性。
目前,已完成222項職務科技成果分割確權,通過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作價入股成立了24家高科技創業公司,吸引社會投資近8億元。
二、科學確權決策機制(四川大學)
建立科學確權決策機制,成立科技成果所有權權屬認定工作小組(簡稱“確權小組”),由科研院、產研院、國資處、財務處、審計處、后勤管理處、科產集團、學院(所、中心等)等部門及校內外技術專家、投融資專家組成。成果完成人提出確權申請,寫明成果的項目來源、經費使用情況、資源使用情況,由確權小組組織評議,按照一定的公式計算,確定該成果權屬分享比例。確權結果在校內公示15日無異議后,學校與成果完成人簽署所有權權屬共享協議書。
三、“產權分割+授權投資”機制(上海交通大學)
采用“產權分割+授權投資”的機制創新,打通科技成果作價投資的完整鏈條。以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相關成果作價投資為例,具體流程為:
1.學校與意向方初步達成合作協議,以2000萬元的注冊資本成立公司。
2.學校與持股單位、成果完成人簽訂科技成果分割轉讓協議,以“一元名義價格”將科技成果向兩者轉讓,其中持股單位占比40%,成果完成人團隊占比60%。
3.學校授權持股單位與意向方、成果完成人團隊共同成立公司。
4.對科技成果進行無形資產評估。
5.持股單位與成果完成人團隊按照約定比例將科技成果向新設公司轉讓,并完成出資。
四、首席科學家“一票否決”制(西北工業大學)
在組建科技成果轉化企業時,由投資者組建專業運營團隊,負責企業的經營管理,設立首席科學家,負責企業技術發展規劃。首席科學家一般由學??蒲袌F隊負責人擔任,并在公司章程中對其職權進行約定,作為董事出席董事會,擁有企業技術發展方向的一票否決權。當企業發展方向違背其組建初衷,首席科學家可行使一票否決權,確保企業發展方向不偏離正軌。
自該制度實施以來,先后有2名院士、3名長江學者以及多名學科帶頭人擔任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的首席科學家,為企業的高質量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例如:某公司首席科學家把握技術方向,引領其不斷在技術應用上實現突破,成立9年來始終致力于陶瓷基復合材料研制和生產,已開展十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研發,成功實現了軍轉民,應用到了民航客機、高鐵和重卡等產品上,將形成年產值數十億元的產業規模。鉑力特公司首席科學家為其制定了“金屬3D打印全套解決方案提供商”的發展定位,在8年內建立了獨創的全鏈條金屬3D打印技術創新體系,成為中國工業級金屬3D打印領域的領軍企業、中國第一家全產業鏈3D打印股。
五、成果價值“三段指標”評估法(首都師范大學)
采用“三段指標”評估法,對科技成果進行評估和診斷,從技術、人才、法律、知識產權、市場應用前景等多方面進行論證。在信息披露階段、知識產權申請階段和成果轉化及產業化三個階段,分別組織專業機構和專家團隊進行論證,并使校方、成果團隊和企業方在每一階段就該項科研成果的評估價值達成一致。價值評估是一個區間而不是固定值,最終的交易價格只要落入區間即可,從細節處落實了對科技成果完成人、管理人員的盡職免責條款。
首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典型經驗之六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流程
有關高校結合實際工作制定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流程圖,內容全面、流程清晰、一目了然,使科研人員明確了解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程序,有利于推動他們在轉化各階段積極配合管理部門推進相關工作。
一、大連理工大學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流程
二、東南大學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流程圖
三、浙江大學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流程圖
四、湖南大學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流程圖
五、四川大學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流程圖
六、首都師范大學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流程圖
來源:教育部、科轉云
責任編輯:方靜
聲明:以上圖文版權均歸屬原作者,如有有侵權行為,請與我們取得聯系進行刪除處理。